渔间

关于我

逗比、超主观、不理智、无逻辑漫评、书评、影评自留地

 因为张译的关系,我从来没有搞清楚过阿译姓什么,总觉得 “阿译”和“林督导”是两个人,一个是概念化的上海男人笑话,一个可悲可叹的抗日军官。

 阿译的梦像渴望飞过大海的肥皂泡,美好易碎得可笑。没上过战场的阿译,却一脸正经地说要打回上海,炮灰团的众人连嘲笑他都嫌浪费,大概是觉得那样的痴话只要上过一次战场就会消失不见。

 可是阿译没有,他的美丽幻想一直持续到结局,破灭之时也是他选择去死的时候。阿译为什么讨人厌,为什么烦了他们“恨他甚至超过了日军”,因为他尽管一事无成,一无所长,却心怀痴想觉得能做些什么。

 他们羡慕他可以如此愚蠢地自欺欺人,他们又仇恨他除了空想实际上没能改变任何事,而中国,不是因为他国的侵略,正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人一败再败。

 回忆阿译做得最轰轰烈烈的事,两次指挥了军歌。激情洋溢,热血澎湃,电脑前的我反复听那两段歌,恢弘杂乱的合唱部分,还有尖细走音的领唱,每一个字都感动得无以复加,比任何制作精美的流行歌曲都煽情动人。他用尽全力了,歌一直是很好的麻醉方式,他在那一瞬间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可以继续做梦的勇气,带着所有人和他一起,沉醉在热血的虚幻里。

 回忆阿译做得最勇敢的事,在明知道虞师没有出击的情况下,选择一个人来到南天门。他比炮灰团的任何人都明白自己的行为是确确实实地送死,他用生平最大的勇气选择来到兄弟们身边,尽管他们从未当他是兄弟。我想那是因为他害怕,他害怕被独自留下来的自己没有任何价值,他怕一个人,怕极了。在死啦死啦被军统的人带走时,他脱口而出“别让我一个人”,在最后一次见到烦啦时,他的第一句话是“你们都不来见我”。

 回忆阿译做得最无耻的事,背叛死啦死啦,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对此没有多少意外。想起在审判死啦死啦的时候,阿译嚎啕着说,如果能犯下死啦死啦的罪,他也宁死。他想成为死啦死啦,虽然这看起来实在不可思议。他看上去一直想成为张立宪小何余治之类的,他是炮灰团中唯一把脖子伸向精英们的,可他却真真切切是炮灰团唯一一个想成为死啦死啦的人。

 他明白死啦死啦没救了,自己是不是背叛与结局无关,他以为烦啦他们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他怕死。他没有想到真正背叛的只有他一个,他还是变成了一个人。之后的故事,不管是见风使舵还是什么,他像曾经希望的那样,如愿成为了团长。可他却在与烦啦重逢后自杀,我想也许有愧疚,但恐怕真正的原因是,他终于清醒地发现,他成不了死啦死啦,怎么做都不能,永远都不能。

 而这是多么让人绝望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影视剧里上海人演的上海人和我身边的上海人有那么大的差别,也许是老一辈说不好普通话的上海人一般都会选择说上海话吧。尽管我不认为虚妄和不切实际是上海人的特点,但我理解阿译,与他是哪里人无关,谁都可以做梦,假如这是一个身高160的男生梦想成为篮球运动员的梦,就不那么令人生厌了吧?

评论
热度(17)
© 渔间 | Powered by LOFTER